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塊荒地(下)
星期天早上,天氣還是延續昨日的濕涼,去區公所的路上,我去買了杯熱咖啡,想驅走寒意。到了區公所,看到樓下有人在發傳單,應該是要支持林地保留的人。我拿了傳單,和其他人一起搭電梯上到區公所七樓的演藝廳,心想這還是第一次到這個地方來。前不久才在臉書上貼文說:「希望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更多連結。」沒想到上帝的回應這麼快。
世大運選手村的預定用地是林口運動公園旁的四塊國有土地,去年由行政院決議委由台北市政府興建國宅,供選手村短期(運動會會程12天)使用,運動會結束後再由新北市政府辦理國宅的出售事項。因此這場說明會是由台北市政府和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行,但因內容大部分是關於選手村的設計規劃,所以大部分時間的主持人是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國安。
預定地內包含了一座次生林,有超過一千兩百株的樹木,其中包括六棵樹圍超過三米以上的大樹。由於最早期的預定地還包括林口居民最常使用的運動公園,所以在去年五月已經有過一場526黃絲帶守護林口森林公園的公民行動,後來台北市政府承諾保留運動公園,但仍然堅持在週遭的林地上興建這項大型工程。
我拿到一份三十多頁全彩印刷的說明書,讓民眾可以在聽取說明時對照翻看,選手村的設計規劃聽起來確實是美侖美奐,以「優良示範宜居市鎮」為方向,「智慧、節能、低碳」為目標,要讓這座選手村成為「國際認識台灣的一扇窗」(引號內文字皆擷取自說明書)。只是當說明進行到「現況樹木移植」這一項時,不由得令人疑慮橫生。
一千兩百株樹木中有350株會被移植到新蓋好的選手村(國宅)區域,另外的850株則會移作行道樹和學校預定地內。「儘量確保樹木存活率」,官員說。另外,在樹木最密集的野步森林,他們計畫包留一塊區域作為「森林步道」、「森林觀景台」、「雨水花園」......,還有些我聽不懂的時髦綠建築專有名詞。他們還找來設計花博的建築師特別規畫這個區域,計劃打造出充滿環保概念與生態意識的「綠建築」。
說明人員解說結束後,是民眾的提問時間。其中有好些人的發言都令我印象深刻,有兩三位民眾表示,他們是經過選擇之後才決定定居林口,為的就是林口的自然環境。其中有位小姐提到,國外的都市計劃趨勢都是盡量保留樹木,怎麼我們反而是大量的砍樹?雖然選手村的預定地點是國宅預定地,但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興建,表示現階段沒有市場需求(林口的空屋率很高)。「難道都市計劃不能變更嗎?」這位小姐的發言獲得在場熱烈的掌聲。
坐在我左側的青年,在發言時自稱是「搶救林口森林行動聯盟」的人,他提到孩子和大人們能享受在運動公園運動的舒適感,其實是因為運動公園被這片一千多棵樹的樹海包圍著,才有如此新鮮美好的空氣。他的發言提醒了我,即便我沒有走進過野步森林,我仍然享受著野步森林給我的種種好處阿!那個因為「看不見」、「摸不著」,所以無法察覺「與我何干」的愚昧,好似一點點地在消融之中。
是阿!一片森林所產生的芬多精與新鮮空氣,裡面豐富的生態圈,鳥獸蟲魚,他們不該被扁平地「量化」成「一千兩百株」樹木,然後彷彿被大施慈悲地「妥善移植」。主持人說,這一千兩百多棵樹裡面,還包括低矮的灌木和沒太大作用的雜枝,這種說法正展現了人類自我中心和實用主義的自然觀,如今我們得為這樣傲慢的哲學付出代價。
說明會到了尾聲,主持人請本選區的地方民代發言,其中有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和立委吳育昇的代表人員,蔡議員先是動之以情,以「林口的女兒」自稱,和大家一樣愛鄉。只是如果開發案真的已經成定局,「與其讓政府以後將土地交給其他的建商,到時建商要怎麼搞,把樹全部砍光我們也沒辦法,不如現在好好運用政府給我們的錢,把這批建設做好。」這話說得軟中帶硬,我感到被威脅。
步岀區公所,趕回家再帶彤彤去上直排輪課,原本想和坐在隔壁的媽媽分享這件事,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來自中壢,特地開車來林口玩直排輪。原來林口這麼好,我都不知道,這感覺就像我養的貓其實長得超帥,但因為相處久了,看到牠時只覺得牠傲嬌笨呆(對不起阿,學而)。
「林口」,很高興可以更認識你,雖然是在這樣的情況下。
相關連結:
剷10公頃地 世大運「砍樹」蓋選手村 壹電視新聞
搶救林口森林Facebook
世大運選手村的預定用地是林口運動公園旁的四塊國有土地,去年由行政院決議委由台北市政府興建國宅,供選手村短期(運動會會程12天)使用,運動會結束後再由新北市政府辦理國宅的出售事項。因此這場說明會是由台北市政府和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行,但因內容大部分是關於選手村的設計規劃,所以大部分時間的主持人是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國安。
預定地內包含了一座次生林,有超過一千兩百株的樹木,其中包括六棵樹圍超過三米以上的大樹。由於最早期的預定地還包括林口居民最常使用的運動公園,所以在去年五月已經有過一場526黃絲帶守護林口森林公園的公民行動,後來台北市政府承諾保留運動公園,但仍然堅持在週遭的林地上興建這項大型工程。
我拿到一份三十多頁全彩印刷的說明書,讓民眾可以在聽取說明時對照翻看,選手村的設計規劃聽起來確實是美侖美奐,以「優良示範宜居市鎮」為方向,「智慧、節能、低碳」為目標,要讓這座選手村成為「國際認識台灣的一扇窗」(引號內文字皆擷取自說明書)。只是當說明進行到「現況樹木移植」這一項時,不由得令人疑慮橫生。
一千兩百株樹木中有350株會被移植到新蓋好的選手村(國宅)區域,另外的850株則會移作行道樹和學校預定地內。「儘量確保樹木存活率」,官員說。另外,在樹木最密集的野步森林,他們計畫包留一塊區域作為「森林步道」、「森林觀景台」、「雨水花園」......,還有些我聽不懂的時髦綠建築專有名詞。他們還找來設計花博的建築師特別規畫這個區域,計劃打造出充滿環保概念與生態意識的「綠建築」。
說明人員解說結束後,是民眾的提問時間。其中有好些人的發言都令我印象深刻,有兩三位民眾表示,他們是經過選擇之後才決定定居林口,為的就是林口的自然環境。其中有位小姐提到,國外的都市計劃趨勢都是盡量保留樹木,怎麼我們反而是大量的砍樹?雖然選手村的預定地點是國宅預定地,但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興建,表示現階段沒有市場需求(林口的空屋率很高)。「難道都市計劃不能變更嗎?」這位小姐的發言獲得在場熱烈的掌聲。
坐在我左側的青年,在發言時自稱是「搶救林口森林行動聯盟」的人,他提到孩子和大人們能享受在運動公園運動的舒適感,其實是因為運動公園被這片一千多棵樹的樹海包圍著,才有如此新鮮美好的空氣。他的發言提醒了我,即便我沒有走進過野步森林,我仍然享受著野步森林給我的種種好處阿!那個因為「看不見」、「摸不著」,所以無法察覺「與我何干」的愚昧,好似一點點地在消融之中。
是阿!一片森林所產生的芬多精與新鮮空氣,裡面豐富的生態圈,鳥獸蟲魚,他們不該被扁平地「量化」成「一千兩百株」樹木,然後彷彿被大施慈悲地「妥善移植」。主持人說,這一千兩百多棵樹裡面,還包括低矮的灌木和沒太大作用的雜枝,這種說法正展現了人類自我中心和實用主義的自然觀,如今我們得為這樣傲慢的哲學付出代價。
說明會到了尾聲,主持人請本選區的地方民代發言,其中有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和立委吳育昇的代表人員,蔡議員先是動之以情,以「林口的女兒」自稱,和大家一樣愛鄉。只是如果開發案真的已經成定局,「與其讓政府以後將土地交給其他的建商,到時建商要怎麼搞,把樹全部砍光我們也沒辦法,不如現在好好運用政府給我們的錢,把這批建設做好。」這話說得軟中帶硬,我感到被威脅。
步岀區公所,趕回家再帶彤彤去上直排輪課,原本想和坐在隔壁的媽媽分享這件事,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來自中壢,特地開車來林口玩直排輪。原來林口這麼好,我都不知道,這感覺就像我養的貓其實長得超帥,但因為相處久了,看到牠時只覺得牠傲嬌笨呆(對不起阿,學而)。
「林口」,很高興可以更認識你,雖然是在這樣的情況下。
「與世界接軌」?「開國際倒車」? |
剷10公頃地 世大運「砍樹」蓋選手村 壹電視新聞
搶救林口森林Facebook
留言
張貼留言